4
我的大学很单调,很寂静。对于一个没事就要手里捏本书的人来说日子真是简单又悠长。一张借书证怎么够我用,我手里常常拽着七八个借书证。拉开图书馆柜子里的小抽屉,翻着卡片找这本,要那本。吵到哪位年纪有点大的管理员实在跑不来,只好不耐烦又于心不忍地放我进去自己去找。
大学图书馆里的书真是多!书架一排排纵伸过去,将阴影渐次重叠成幽暗。每一个架子上面都摆满了书,看起来足够厚重,足够久远。只可惜都是旧书。好多已经年深日久,纸张泛黄,散发着陈年的味道,独自在角落里伫立,一种遗世独立又沧桑感怀、难以舍弃的岁月感。
我的阅读还是泛泛涉猎,有兴趣的抓过来一股脑看完,没兴趣地读到半截,或跳开;语义高深,词句幽微难辨的扔一边,这些阅读的坏习惯到了最后,反映出个人知识的芜杂,缺乏系统,不精深,不过是泛泛知道一点点,多说几句立马露馅,此人原来不过是一个搬运工。
每隔一周,学校里都会在操场放映露天电影。刚开始也赶着去看,几次过后,很索然。一个读过原著的人,去看翻拍的电影,电视剧,除非拍得精妙,否则,无论怎样都不及读原著更享受。借着作者笔下的文字,我可以对书里的主人公发挥最浮华的想象,给他们添上最神奇的力量,让他们焕发出美丽的光环。
九十年代校园里放映的电影基本是国产电影,那时节,没多少精品,制作粗劣,草率,选材也不太典雅,尤其为了博眼球,西部马贼故事插进情爱,掺进床戏充情节;粗粝的西部黄土窑洞里加入花棉被,再来几个目不识丁的二愣子嘶吼着下流话……,人群里一片哄笑声,我觉得看这些电影很难堪,也终于下定决心,不再去看电影。
此后,周末的晚上,我一个人去教室里看书。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,背对着墙壁,面对一排排空荡荡的桌椅,首先脊背后面战战兢兢的感觉会少一点。
教室外是一个黑漆漆的院子,几棵茂密大树,黑黝黝的摇动着树影,我不敢转头看外面,也不敢看后面,只敢偶尔抬头看看昏黄的灯光下眼前空空的桌椅,静默无语的黑板。
我一个人坐在那儿,念着自己喜欢的诗,背诵着这些美丽的词句,心里觉得很充实,看书做笔记。时间久了,会忘记这个偌大的院子只我一个人,会忘记害怕。但是,我终于活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怪人,不可理喻的人,和别人不一样的人,是从这些不合群的举动开始的,还是不知不觉之间被认定的?我也无精力计较,随别人怎么想,总之我的大学,毕竟自己做了一回主,不曾浪费过时间,读了自己喜欢的几本书。
5
脑震荡的滋味很奇妙。脑袋木木的,不能想任何事情,一想就头疼;没有回忆,前面的故事全部被厚重的白雾遮断,看不见,也不能用回忆去牵拉回来。不能想未来,那些平日里浮想联翩,幻影重重的每日必修功课,也不能再进行。还能看书吗,唉,拿起书,书上每一个字差不多都认识,可是将这些字连串在一起,成词成句,成一个段落,它们在说什么呀,不知道,我看不明白所以然,也无法想清楚。
没办法,我不能再看书,成了一个很木讷的人,呆呆地,没有过去,也没有未来,只有当下,只有眼前要推过去的日子,要打理完成的零碎生活。
煤炉上坐着钢精锅,炉火烧得很旺,锅呼应着炉火的热度,不断冒着热气,锅里咕兜咕兜一圈圈跳跃起水泡,它们快乐地跳起来,又沉下去,再跳起来,转着圈地玩儿,锅里在煮腊汁肉。洗衣机唱得很欢,一圈圈呼呼转着,风生水起,我哼哧哼哧地在搓板上搓洗衣服,差不多搓干净时,甩给洗衣机,我分担了它的主要工作,它只负责漂洗脱水,乐得开心;洗衣机排出的水,洗拖把,拖把清洗干净后,再将房子、院子的地面从里面再到外面,拖得湿漉漉,光光亮……。
厨房里,电饭煲呼哧呼哧地冒着热气,米饭蒸熟了,涮洗净案板,将米饭全部挖在案板上晾温,撒上酒曲,拌匀后,装入一个大盆里封严实,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安放好,让它发酵做醪糟,只要等三四天,揭开封好的盖子,一股酒香会盈满屋子。再刷洗净案板,晾干,端起另一个盆子,我发好的面已经高高隆起一个大包,顶起了盖子,再拉出一个大蒸锅开始蒸馒头,花卷……
我叮叮当当调配着锅碗瓢盆,实践着我从书上读到的时间安排方法,美其名曰:统筹安排时间,实则是一切听我指挥,我自为王的酷毙!
没有书本浇灌脑洞滋润心灵的日子,即使再忙碌,终归觉得空荡荡。我没事可干时,就去看图片,人像摄影,服饰杂志,欣赏美丽衣服的色彩搭配,设计特点、室内装修设计图片、绘画欣赏。渐渐地,我迟钝的大脑从对文字的不感冒中走出来,能阅读一些简单点的故事了。
曾经有人问我:“你都读过什么书?”他期待我一五一十报上书名,我却简单地回答:“忘记了。”,让对方对着手机屏幕发愣。我没说假话,真的忘记了。
读书是为了要记住书名,然后期待某一天的时候,一本本报上名字?我还没有准备过回答这样的问题,所以实话实说,真的忘记了。忘记的有点哑然,有点失落,有点不可理喻。谁敢和自己的记忆去较劲?没办法,我有时候还真的想不起来我大学宿舍的门牌号码,一个女友说是117,觉得不太像。
也会有人疑惑地问我,你怎么能看懂墙上的字画,是你会画画?我笑一笑,简单地回答:“我不会画画,只不过多读了几本书。”又说歪了。
6
网络时代异彩纷呈,知名论坛里帖子层出不穷,微博里时事政论引人入胜,寥寥百字,短小精悍,更直观、鲜明地表达自己;有了微信后,我更是迷恋在微信里不能自拔。读不同微友转发的文章,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,也会因为网友的推荐,去专门读一些作家的专著。奥威尔的《1984》、刘瑜、龙应台的专著、木心专辑、还有周国平的专辑等等……。
常常读过很多文章后,对文中的思想很赞同。比如今天读了某人的文章,嗯,他说的对,明天看了另一个人的评论,嗯,有道理;再看其他人的言论,的确好观点、好思想。我在这些思想的陶养下,思考一天天展开,思想一天天容纳进新的声息。
可是谁的思想,谁的观点更有道理?不能每天看不同的观点,对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是赞赏,肯定,如果一直这样,我岂不成了墙头草,我对自己真的很担心。
我也很担心自己读了很多书,最终变成一个僵化的书呆子,不懂这个社会,不能适应它,被它遗弃在角落,古板执拗,又简单可笑。
我也很担心自己左右摇摆,摇摆成一个墙头草,什么都以为是正确的,都是有道理,结果没有两张不同的观点撞击在一起时,我茫然,无法判别谁对谁错,或者谁更有道理?谁更有价值?
7
我终于想明白,其实我读过的那些有价值的思考,我认可的观点:他们在用自己的思考解决自己面临的不同问题。
天底下没有一把放置四海而皆准的尺子。所谓的正确观点只是他自己站立的角度,他思考的深度,他关注的目标决定的。
我在这些思想里不断激荡,不断洗涤,终于脱去了原来的眼界,打开固定的思维,抛开狭隘的角度,站在另一种情怀下去看人生,看人文,读历史……。
一个人生来不是首先为了他人,不是为了贡献与奉献而甘心去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,在本该独一无二的人生里只有一种固定的姿态。我们首先要做的是:先做好自己的事,做自己喜欢的事,活出自己的精彩,成为一个你自己也喜欢的人,然后再去奉献爱、能力、能量,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。
所谓岁月静好,不过是你不生事,不多事,在人际的纷争里做减法,在自己喜欢的事物里做加法,转移视线,安放好自己的心灵,就是平和宁静。
一个人的丰富,不是经历的丰富。个人的时间终归很有限,不允许我们去一次次尝试、一次次撞墙,一次次把自己折腾到遍体鳞伤,谁也没有机会能将过去推倒重来。
阅读各种经典名著,在作者广阔的故事里已经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背后的故事,丰富了自己的阅历,无需经历沧桑,我也懂你千言万语。
苦难的来源是不同的。有的苦难是自己主动承受的,先觉的艺术家、思想家,他们一路披荆斩棘,一路泣血,一路追索,饱受彻骨寒冷的苦难,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配不上他们的才华,思考。普通人懵懵主动承受的苦难,很多时间其实是为自己的选择必须承受,要不就是自作自受,自讨苦吃,为自己的愚蠢、无知买单。然而还有一种苦难是无法逃脱的,是每一个人都得承受的苦难,那就是被强加的命运。
没有人不爱自己,每个人都希望见到明天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提升,无愧当下付出,不悔未来的期待……;同理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民族。可是民族不是唯我最大,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着很多民族,他们都有璀璨的历史,文化……他们都在励志图精,他们也勤劳,聪明……;我们华夏民族在这些民族里不是要争强夺胜,不是要比其他民族最好,而是对自己说,你可以做到更好。怎么才能做到最好?文化,是文化的发展,是拥有异彩纷呈,独步天下的文化……
历史不是唯我最荣耀。古埃及文明、古希腊文明都曾经辉煌一时。文化、文明全胜到一个阶段后,总会要再起波澜,就像海浪,冲天的巨浪甩到礁石上,飞花贱玉后,远处会有新的一波波巨浪滚滚涌来…………,不在辉煌的历史里沉醉,也不在历史纠葛里缠绕,正确面对新的事物、新的观点、新的思想……
思想犹如一棵茂密的大树。每一根向天空伸展的枝丫,无论东西南北,不计左右前后,只要它一心向往阳光,都是正确的。
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思想,即使有,它也在前行的路上不断地修正自己更加准确。
一个人穷尽一生能读到的书,终归有限。我依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,偏居在群山环绕的一座小城里,清贫、朴素地过着平静的生活。没有经见过繁华富丽,也没有见识过高贵与豪奢,然而凭着阅读,我还是披满经历,用单纯的眼睛观望着,在这个世界上简简单单地活着……
春来秋往,凭借着书籍的滋养,凭借着阅读,我在中国一个黄土高原的瘠薄土地上丰富地生活着;冬去春回,我还是在书籍里孜孜不倦地寻味着读书的美妙之处……
辛琳 2018-05-09